韦德体育- 韦德体育官方网站- APP【新闻发布会】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年天津市中国农民丰收节发布会
栏目:韦德体育 发布时间:2025-09-14

  韦德体育,韦德官方网站,韦德网站,伟德官网,bevictor,韦德体育app,韦德官网入口,韦德网址,韦德体育网址,韦德体育下载,韦德体育app下载,韦德体育客户端,韦德,韦德体育平台,韦德体育注册9月12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年天津市中国农民丰收节”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王志林,北辰区副区长杨占雷,市农业农村委总农艺师、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李洁,北辰区农业农村委主任赵金锁出席,介绍2025年天津市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关心的问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这硕果累累、大地流金的季节,我们将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下面,我介绍一下今年丰收节的有关情况。

  今年丰收节将继续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组织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注入强大动能。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这样一个重要节点,办好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具有特殊意义。今年我们聚焦以农民为主体,发动社会各界组织天津市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111场,其中,主会场设在北辰区西堤头镇曙光水镇。17家成员单位举办活动40场,各涉农区举办活动70场。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从观看到主导,农民是节日的“主角”。从主会场到各单位、各涉农区分会场,均把农民请到舞台中央,《我要上村晚》《丰收好物大比拼》等互动节目,让农民从被动的“观看者”变成了主动的“展示者”和“讲述者”,他们的面容、声音和故事成为了节日最核心的内容。

  二是从产品到商品,农民是产业的“主人”。节日不仅庆祝丰收,更致力于将农民的劳动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海河传媒中心赶大集展会、宁河区岳龙椒薯启动仪式、滨海新区开海节、西青区沙窝萝卜文化旅游节等,为农民提供了零距离、低成本、高效率的展销平台,为产业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动能,让节日成为一个巨大的“开放式市场”和“招商会”,农民是这场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

  三是从传承到活化,农民是文化的“传承人”。农民是农耕文化的创造者和守护者,主会场活动中的非遗展示、各村镇文艺汇演,丰收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盛大的展示平台,让“活”的乡村文化得以延续和焕新。

  四是从参与到认同,农民是乡村的“建设者”。今年,天津市承办的大地流彩·2025年全国和美乡村健康跑活动(村跑)第三站天津宝坻站于9月14日(本周日)鸣枪开跑。村BA、社区运动会系列活动等农民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将进一步强化乡村凝聚力,让农民深刻感受到乡村是“我们”共同建设的家园。同时,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将于10月17日—19日在天津市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我们将这两场盛会统筹考虑、协同联动、同步预热,切实增强活动效果。努力把中国农民丰收节打造成农民展示自我的舞台、增收致富的市场、传承文化的窗口、凝聚认同的仪式。真正体现“农民的节日为农民,农民的节日农民办”的宗旨。

  第八个丰收节即将到来,我们也真诚地欢迎各位朋友到乡村走一走、看一看。金秋时节的天津乡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涌动着振兴的活力。您可以漫步于希望的田野,品尝地道鲜香的农产好物,体验质朴醇厚的乡风民俗,感受新时代农村的蓬勃气象。我们期待大家用镜头记录丰收美景,用笔墨书写乡村故事,共同见证并传播这片土地上的辛勤与荣光。丰收天津,欢迎您!

  记者提问一:刚刚介绍了本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大体情况,能否请北辰区详细说一下主会场活动的亮点及筹备情况?

  杨占雷介绍:金秋送爽,硕果盈枝。我们将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将在北辰区举办,下面,我将围绕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的筹备情况与亮点安排作详细介绍。

  本届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将于今年9月23日在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曙光水镇举行。曙光水镇景区入选2019年度天津市4A级乡村旅游区(点),所在的赵庄子村是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主会场活动以“1+5”模式开展,即1场丰收节主会场庆祝活动,5个丰收季延伸活动。活动分三个篇章:致敬农民文艺演出、致敬丰收农品展示、致敬农耕文化体验农趣,融合非遗展演、农产比拼、农趣互动等多种形式。

  “1”即在9月23日当天举办一场庆丰收的系列活动,包含致敬农民文艺演出、致敬丰收农品展示两个篇章。以农民群众为主体,通过非遗展演、舞台演出、群众互动等形式,在分享丰收喜悦的同时,全方位展现北辰区“农业新发展、农村新面貌、农民新生活”。

  在农品展示方面,主会场设置稻香市集、现代农机展、乡村振兴摄影展、“蒸蒸日上”品农品、曙光红舫艺术区、农趣体验区6个区域。稻香市集,重点展示“津农精品”、非遗作品并进行老字号、各地优质农产品展销,全面展现天津市各涉农区的农产品。设立北辰区兴辰精品直播平台,村书记直播宣传津农精品。

  现代农机展区,展示传统农耕工具、1960年版一元人民币拖拉机、天拖铁牛拖拉机,进行无人机作业表演,全面展示农机具发展进程。乡村振兴摄影展,通过摄影展的方式,全面展示天津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成果。“蒸蒸日上”品农品,设置9张长桌围圈,均铺设着印有北辰农民画图案的桌布,中央设置蒸锅,现场为游客提供本地特色五谷杂粮蒸食。

  曙光红舫艺术区,主舞台演出结束后,在红舫船上继续表演魔术、快板、古乐曲等节目,为参与活动的人员提供一个休息、继续观看演出的场景。农趣体验区,举办农趣运动会,让农民积极参与,享受活动的乐趣,共有果蔬投投乐、南瓜保龄球、麦田守望稻草人DIY、赶鸡入笼、钓萝卜、运粮接力6项农趣体验活动。

  5个丰收季延伸活动,即致敬农耕文化体验农趣篇章。从9月开始,历时2个月,在水镇开展沉浸式稻田蟹垂钓、鲜果采摘、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科学观察的动物行为展示、周六日稻香市集、十月一庆祝活动等活动。同时开展篝火晚会、小咖秀、农业摄影展、露天电影、民俗巡游等特色汇演。

  本次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将全方位展现天津市“农业新发展、农村新面貌、农民新生活”。欢迎各位关注并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来。目前,场地布置、流程彩排、后勤保障等均已进入最终调试阶段。我们力争通过细致筹备,呈现一场兼具文化内涵、科技亮点与互动体验的丰收盛会,展现天津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蓬勃生机。

  记者提问二:今年作为“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之年,请市农业农村委介绍天津市“三农”发展成效及“十五五”规划方向。

  王志林介绍: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作为“三农”总抓手,推动“十四五”规划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永久基本农田中建成高标准农田334.5万亩,占比82%;2024年粮食总产量突破27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菜篮子”重要农产品自给能力保持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整建制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10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2%。

  二是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达到新水平。大力推进种业振兴行动,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小站稻育种水平国内领先,单产位居全国前列;黄瓜品种推广面积占全国华北型品种种植面积80%;市农科院团队最新科研成果填补花椰菜高质量基因组研究国际空白,进入世界领先行列;花椰菜杂交品种打破依赖进口局面并出口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肉羊种源推广覆盖全国主产区;鲤鲫鱼新品种占全国新选育品种近20%。

  三是乡村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累计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22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4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89家(国家级23家),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5个;小站稻、沙窝萝卜品牌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津农精品”品牌总数达到225个,年销售额连续两年突破100亿元;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达到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达到38个,12个乡村旅游重点片区建设初见成效,2024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80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80.5亿元。

  四是和美乡村建设展现新面貌。累计建成30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户厕普及率达到95.8%,农村厕所革命服务站服务范围全覆盖;建成“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垃圾收运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天津市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1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2个、示范村30个。

  五是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大力推进农民增收、农地增值、农业增效,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工作;在省级层面率先建成覆盖市、区、镇、村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持续开展跨区域市场对接,服务辐射新疆、山东、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多个省份。2024年天津农交所交易额达到160.55亿元,跃居全国首位。

  六是城乡共同富裕水平得到新提升。800个经济薄弱村扶持工作按期完成,累计创成乡村振兴示范村85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突破1万家,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202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76:1,继续保持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省份。

  “十五五”时期,我们将围绕固成果、强优势、补短板、解痛点,以建设现代都市乡村为定位,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着力建设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乡村产业创新发展的活力沃园、城镇居民休闲游憩的诗意乐园,促进京津冀现代都市农业协同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中展现“三农”力量,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天津作为。

  记者提问三:据我了解,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从农业农村领域提出促进消费的方向举措,请市农业农村委介绍一下天津市如何贯彻该方案,在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提振市场消费、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有哪些成效及思路举措?

  李洁介绍:近期,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从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三端”提出任务要求。今年丰收节的主题是“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也为深入贯彻方案要求、引领供需结构升级、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提供了方向指引。今年,“做优做强‘津农精品’”列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内容,列入市政府20项民心工程,我们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创新思维、整合资源、聚力攻坚,推进天津市农业品牌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重点实现了“五个突破”:

  一是品牌思维“由求量到重质”的突破。升级“津农精品”认定门槛,225个品牌序列实现量稳质增。按照“基地示范、龙头带动、科技赋能、品牌提质”思路,遴选小站稻、沙窝萝卜、岳龙甘薯等10个品牌重点打造,扶持16个主体建设品牌基地。统筹国家产业集群、县域商业体系等项目推进产业发展。

  二是品牌管理“由分散到统筹”的突破。“小站稻”品牌上提市级管理,制定小站稻全产业链标准8项,2024年全市小站稻种植面积83.4万亩,总产量53.5万吨,产值125.4亿元。政府牵头聚势宣传推广,在全国稻谷价格历史最低的市场背景下,日思小站稻销售实现量价齐升。同时,高于市场价15%签订收购合同,联农带农效果凸显。

  三是发展模式“由单打到协同”的突破。沙窝萝卜建立“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下大力气引育供应链企业,配齐“五标一码”强化品控溯源、品牌保护。借助供应渠道上架京东、山姆会员店等高端平台,单品溢价率达到100%。2024年,沙窝萝卜销售额2.5亿元,同比增长108%。

  四是链端短板“由生产到流通”的突破。岳龙甘薯锚定全链升级发展镇域产业。建设1000亩甘薯种苗繁育中心、存储量1万吨的智能化存储库、薯加工中心。目前宁河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红瑶甘薯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半壁江山,产量占全国产量的3/4。产品出口东南亚市场。带动岳龙镇13个村集体增收300万元、人均增收4000元。

  五是品牌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突破。坚持宣传做到城市,消费面向市民。首次在市区举办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全国主会场活动,活动3天举办地津湾广场客流量达到12万余人次,电商平台线万元。持续开展“津农精品”进北京、进农交会、进商圈等活动百余场,推出“津农精品”伴手礼2.0版,投放央视广告、海河灯光秀、“丰收号”地铁宣传广告。用“铺天盖地”换“深入人心”。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国家政策要求,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天津市落实举措,重点在“融合”上做文章。

  一是做精产品“优供给”。始终坚持“基地示范、龙头带动、科技赋能、品牌提质”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向产业链后端做文章,支持品牌企业把产品向仓储、物流、深加工延伸。一方面与健康领域跨界“融合”,开发GABA米晚安稻、低GI大米、轻食玉米等功能性产品,以及米浆咖啡、红薯冰激凌等创新型产品,更好地适配市场需求。

  二是做强渠道“保流通”。精准化推进产销“融合”。探索成立行业协会,组织企业与山姆、京东、华润等头部商超开展精准对接。特别是刚才王志林先生提到的天津市将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将进一步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天津、走向全国。

  三是做美市场“赢口碑”。加快推进产业“融合”。把优质农产品消费市场精准定位在城市,筹备打造“津农精品”概念店;设计推出具有文化味的“津农精品”市集;在各类节庆活动、文旅活动中拓展多元化消费场景,让农产品从“土玩意”变“农网红”,进一步激活消费动能。

  记者提问四:请问北辰区作为丰收节主场活动举办地,在体现丰收节主题、推进“三农”发展等方面,有哪些基础和优势?

  杨占雷介绍:北辰区作为本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天津市主场活动举办地,具备坚实的农业基础、鲜明的产业特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节庆活动提供有力支撑。具体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强化种业振兴。高水平打造德瑞特、耕耘种业、益多利来水产等优质种养殖种源基地,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天津种业博览会“地展”项目,种业优势不断凸显。

  二是一二三产加速融合。立足大都市近郊区资源禀赋,重点打造曙光水镇、“津门千城宴”饮食文化博物馆、双口吉姆国际文旅综合体、龙顺庄园等项目。完成5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红色河头、绿色双口”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完成农业农村部终期评估,获得全国“A”等次。

  三是农业品牌做优做强。全区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累计培育国家级合作社1家,市级示范社7家,市级合作社12家。累计培育家庭农场158家。提升农业品牌,获“津农精品”认定品牌12个,绿色食品认证9个,有机农产品认证2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双街葡萄”“庞咀馒头”等非遗技艺与农产品深度融合,北辰区农业品牌矩阵日益丰富,为丰收节展销活动注入多元活力。

  四是农村环境面貌持续改善。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成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9个,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8个,生活污水全部实现达标排放。

  本届丰收节主会场活动的举办地曙光水镇也是北辰区农文旅融合的生态典范,彰显了生态理念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推进,园区依托自然湿地与农田资源,打造“一湖二线五十六岛”生态景观,将荷花、水禽、渔业与观光农业有机结合,形成“船在水中游,人在画中走”的意境。

  通过萌宠乐园、研学项目、露营基地等多元业态,创新“农业+旅游+文化”模式,既为市民提供沉浸式体验,也带动本地农民就业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的双赢。丰收节在此举办,既能立体化展示天津科技强农、产业振兴成果,又能以具象案例传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价值,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共识。

  北辰区以扎实的农业基础、创新的产业模式、独特的农文旅融合优势,充分具备承办天津市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的条件。我们将以节庆为窗口,全面展示北辰“三农”发展成就,助力天津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让丰收的喜悦惠及更多农民群众!

  记者提问五:本次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北辰区曙光水镇举办,请问北辰区和曙光水镇为了本届丰收节做了哪些举措?

  赵金锁介绍:本次丰收节主会场活动的举办地曙光水镇是天津市4A级乡村旅游区,也是北辰区农文旅融合的生态典范。北辰区近年来推动“三农”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次丰收节主会场活动的举办是展现北辰区以及曙光水镇发展成果的契机,我们将以系统性、创新性的举措,释放节庆效应,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迈向新高度。

  一是做好“节后活动延续”,打造农文旅体验矩阵。曙光水镇将依托现有农文旅设施,构建“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体验场景。为了扩大影响力,本次丰收节设计了一系列丰收季活动。例如,每周六日举办的稻香市集,不仅汇聚京津冀及对口帮扶地区的优质农产品,更结合农趣运动会等创意活动,让市民游客在品尝美食、购买特产的同时,沉浸式互动深化对农耕文化的认知,让“丰收热度”从秋季延伸至四季。从而持续吸引年轻群体,进一步放大节庆效应。

  二是加强“产业融合升级”,推动农文旅消费提档升级。我们打算深化“农业+文化+旅游”模式,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经济效益。一方面,通过兴辰精品直播间等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矩阵,重点推广“津农精品”品牌,让特色产品借势出圈。另一方面,整合北辰非遗技艺、农耕文化资源,开发主题研学路线与文创产品,如“泥塑制作体验课”“稻作文化主题游”,推动游客从“观光”向“沉浸式消费”转变。同时,带动周边乡村民宿、特色餐饮,形成完整的消费链条,让流量切实转化为产业振兴的动力。

  三是推动“宣传推广创新”,塑造北辰独特IP。我们将借力央视央媒、新媒体平台及网红达人,策划“丰收打卡地”等互动话题,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增强受众参与感。结合“蒸蒸日上”品农品活动与乡村振兴摄影展,多角度展示北辰“生态美农、文化润农”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群体关注农业农村发展,争取让曙光水镇成为津城乃至京津冀地区的“必游打卡地”。

  四是做好“基础设施优化”,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北辰区将加快曙光水镇等农文旅体验园区周边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建设,完善智慧旅游服务系统,提升游客体验。同时,联动北辰区其他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多点串联”的旅游格局,形成“主会场引流、全区受益”的发展态势。通过政策支持与社区参与,激发本地居民积极性,共同维护节庆品牌,为持续释放效应提供坚实保障。

  北辰区将以丰收节为起点,以曙光水镇为窗口,持续放大节庆品牌效应。通过产业升级、宣传创新与基础优化等措施,奋力书写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篇章,让“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的主题,在津沽大地绽放持久光彩。(中宏约作者王敏报道)